近日,中国税务杂志总社发布的“2007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”显示,在独立企业属地纳税500强榜单上,企业纳税合计9407.57亿元,同比增长21.50%;从行业分布看,烟草、石油天然气和银行业位居前三。(10月12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自2000年伊始,每逢纳税百强排行榜面世,都会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。今年的榜单,似乎与往年没有两样,仍旧是“油烟味”很浓——石油和烟草企业牢牢占据排行榜前位,“呛”得人们说不出话来。可以预见的是,倘若经济结构没有大幅度的调整和转变,充满“油烟味”的纳税排行榜,注定难以在近期有所改观。
我们现在不妨暂且放下“油烟味”这个沉重的旧话题,换个视角,从“纳税500强”透视一番民营企业眼下的生态状况。
打量今年纳税百强排行榜系列榜单,可以清晰地看出,国有垄断企业分量很重——在独立企业属地纳税500强排行榜中有304户,纳税额占75.58%;在企业集团纳税500强排行榜中有305户,纳税额占89.75%;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百强排行榜中有65户,纳税额占77.84%.反观民营企业的纳税成绩单,在排行榜中,私营企业纳税合计134.77亿元,占“500强”纳税总额的0.014%,比起2005年的1.2%,下降幅度惊人。从最近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,也不难看出民营企业似乎成了长不大的孩子——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,民营企业有87家,占17.4%,到了2007年,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占500强的比重,急剧下降到9.2%.
这个现实不能不让人担心。如今,就连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度,都很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,把民体经济当作经济发展的引擎,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向着良性的方向迈进。民营弱,垄断强,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,但稍加分析就会明白,强大的垄断企业在占据越来越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,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,难道不会受到挤占和排斥吗?况且,国内一些企业的垄断并不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,而是行政权力与国家资本联姻产生的“畸形儿”。
民营企业的纳税难以实现大步跨越,一方面是受到市场上垄断的挤压,另一方面,税务机关效率低下,纳税成本高,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创业生态。2006年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联合公布的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显示,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、47项需缴纳的税种、77.1%的总税率、繁琐的税务条目和落后的纳税手段,致使我国内地在175个受调查国家(地区)中,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。与此同时,我国的税制以流转税为主,这不仅造成了垄断企业税负向消费者肆意转嫁的可能,同时在税负上也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重压。
此外,值得关注的是,民营企业因承担大量的非税负担和成本,不仅影响到其缴纳税款的总量,也人为地增加了创业难度。今年广东省的一份《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问题分析报告》显示,44%的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、忙公关而耗费精力;高达60%的企业家曾因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、办事拖拉、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机遇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