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当前位置:首页>> 新闻动态 |
|
|
|
积极财政政策2010前瞻录:活流通 薄赋税 |
|
 |
所属类别:媒体聚焦 发布:ghy 来源: 时间:2009-12-04
|
|
求木之长,必固根本;欲流远者,必浚泉源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前天在“拉动内需扩大消费”专题发布会上透露,预计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5.6%,达12万亿元。明年搞活流通、扩大消费的工作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。 其中,备受关注的汽车优惠政策,以旧换新补助等是否延期,商务部表示扩大汽车家电消费的相关政策仍有调整余地。已会同财政部等部门进行研究,但还需上报中央有关部门。学者建议,拉动内需,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应体现在“增支”上,更重要的是应该大规模减税。 消费超预期增长 在消费政策和收入水平层级效应的作用下,消费逆势而上。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12月1日在“拉动内需扩大消费”专题发布会上透露,1-10月,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.3%,实际增速达到历史高点17.2%。前三季度G DP同比增长7.7%,其中,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,比上半年提高0.2个百分点。 启动消费是今年保增长的重大对策之一。 今年5月19日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研究部署鼓励汽车、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措施。会议决定,采用财政补贴方式,鼓励汽车、家电“以旧换新”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广东和福州、长沙,开展电视机、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、电脑等5类家电产品“以旧换新”试点。 “以旧换新”政策主要面对之前“家电下乡”没有覆盖到的消费群体,使家电消费的补贴政策惠及到更大的消费者范围。 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司长邸建凯表示,家电以旧换新,从8月启动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最新的数据,到昨天早上统计,回收旧家电已经达到了289万台,销售新家电250万台,销售额达到了98亿,预计到今年年底销售额可以达到110亿以上。 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。三驾马车当中,虽然投资拉动作用更大,但从投资、消费、净出口三大指标对比看,消费的贡献进一步提高,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明显。 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预测,消费全年预计累计增速将达到15.6%,实际增速达到17.2%.按照这一增速计算,对G D P的贡献率达到47.9%,成为中国内需扩张的第二核心因素。 扩大消费政策继续深化 2010年经济发展战略中,保增长、调结构的发展基调已基本确定,刺激内需消费的目标不变。 在刘元春看来,虽然内需出现了超预期反弹,但是,从投资资金的来源、消费意愿、收入结构的来源等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,目前主导投资和消费的核心因素依然是政策刺激因素,市场自发性需求虽然有所提升,但总体状态依然十分低迷,具有十分强烈的依附性和易变性,经济复苏的指标———“市场自我循环、自我驱动的内生增长动力机制”还远远没有形成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.2%,与10月持平,略低于我们预期的55 .4%,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55.7%。说明企业生产仍在平稳回升。 “明年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。在搞活流通方面,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四大体系。”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,一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;二是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完善;三是生产资料批发体系的建立;四是服务业体系的形成。在扩大消费方面,重点抓好六项工作:分别是扩大农村消费;增加城市消费;推动换代消费,如继续完善“以旧换新”政策;开展信用消费;以及规范和促进网上消费与抓好节庆消费。 此外,要继续抓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培育,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,发挥其在市场的稳定和调控作用。 今年汽车以旧换新、汽车下乡、车购税减半,这三项政策是拉动汽车增长的动力。对于备受关注的汽车优惠政策是否延期,常晓村表示,汽车消费增长空间很大,政策调节他认为还有余地。 他列举数据分析:专家作过研究,当人均G D 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,汽车开始进入家庭;当人均G D 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,汽车会快速进入家庭,中国现在正好是3300美元,是快速进入家庭的时候。 常晓村称,拉动汽车消费是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采取的政策,现在这些政策都在考虑,比如说明年1.6升及以下的购置税怎么办,以旧换新补助等,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已经进行研究,但还需上报中央有关部门。 常晓村同时透露,截至11月底,二手车交易量300万辆,这个数字跟国际的数字相差很大,国际上二手车交易量是新车销量的3 .5倍。我们国家的300万辆旧车只相当于新车销售量的27%,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力。商务部正在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功能、信息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和改造。 需增支更需减税 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应体现在“增支”上,更重要的是应该大规模减税。 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,中央政府提出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,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,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。 刘元春建议,消费启动依赖于社会工程的建设和制度建设,而不是单纯一次性收入的增长。因此,2009年消费政策可以适度延续或局部扩张,但不宜大规模、全方位进行,因为过度的消费性政策刺激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性消费启动的障碍,使未来的退出带来不必要的波动或社会动荡。消费政策应当与民生工程、工资改革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相结合。 在安邦咨询分析师李明旭看来,中国的财政政策首先就应该在减轻民众和企业的负担上“下功夫”,具体体现为大规模减税。 经济过度繁荣、通货膨胀时,由于税基扩大和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扩大,税收收入的增加将超过国民收入的增加,产生抑制需求的效果。反之,当经济萧条时,税基减少和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减少,就会使税收收入的减少幅度超过国民经济下降的幅度,则会抵消一部分因居民收入导致的需求减少的消极效果。如美国,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09财政年度,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.42万亿美元,相当于美国G D P的10%,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。中国民间消费占G D P的比重只有40%左右,而美国则有70%,显然,中国的税负较重,与民间消费低迷的情况,是密切相关的。 |
|
 |
|
|
|
全部 |
资讯 |
法规 |
书库 |
指南 |
问题 |
|
关键词:财务欺诈 无形资产 现金流量 会计政策
人力资源会计 环境会计 金融工具 财务报告
|
|
|
 |
|
|
 |
|
|
|
|
|
2021-10-19 |
|
2021-07-22 |
|
2021-04-22 |
|
2020-09-08 |
|
2020-08-19 |
|
2020-03-24 |
|
2019-08-29 |
|
2019-08-29 |
|
2019-08-20 |
|
2019-07-31 |
|
2019-07-22 |
|
2019-03-01 |
|
2018-10-24 |
|
 |
|
|
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