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,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,比去年增收近一万亿。根据匡算,按照6万亿预计,2008年财政收入增速为17%,与2007年相比下滑了将近一半。
财政收入增速放缓,跌幅将近一半,这对全年财政支出计划的执行将产生影响。笔者认为,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,也给财政改革、财政管理、财政机制转型等带来许多新的机遇。
首先,可以有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。自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,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就开始不断向国家倾斜,财政收入每年都以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比例增长,1999年还只有1万亿,到2007年已经高达5万亿。这样的增长速度,居民收入增长无法跟上。正因为如此,在国民收入分配中,财政收入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,国民工资性收入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小。现在,财政收入出现了增幅下降的现象,我们能否以此为契机,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,适时提出提高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的具体办法,以此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状呢?
第二,可以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。一方面,从1994年开始,财政收入就进入了快速上涨的轨道,财政收入以GDP几倍的增幅增长;另一方面,我们却不断听到财政困难的声音,听到财政投入不足的呼声。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长如此之快,很多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呢?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,就是这些快速积聚的财力,并没有被高效利用。从各级财政,特别是地方财政的支出结构来看,始终没有脱离过“吃财政饭”的圈子,财政供养人员及其收入增长、公用经费增长等,一直与财政收入保持了相同的增速。因此,我们如果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一次全面调整与优化,对公车、会议、通讯、招待等各种非工资性开支全面压缩与规范,又何尝不是一次机遇呢?
第三,可以促进地方政府政绩观的调整。近年来出现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,已经超出了地方经济的实际承受能力。究其原因,就是财政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比拼政绩的最主要指标。在政绩比拼中,企业负担加重,职工收入增长也越来越困难。所谓看涨不看落、看增不看降。要想让地方政府从比拼平台上跳下来,就必须给他们以台阶。显然今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,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台阶。我们应当发挥主动性,让财政收入进入自然增长的轨道。
|